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官网日前刊发的《2022年中国经济回顾与2023年经济展望》称,2023年,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扰动将明显趋弱,同时考虑到2022年各季度基数变动、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经济各季度增速变化规律,我们适当调整了2023年各季度GDP环比增速的预测值。按照我们的推算,2023年中国GDP可能实现5.0%左右的增长,第一、二、三、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速可能约为3.4%、7.2%、4.2%、5.2%。(澎湃新闻)
2022年期货行业全年经营数据昨日出炉。据中期协最新数据显示,全国150家期货公司营业收入401.58亿元,同比下降18.81%;手续费收入246.62亿元,同比下降21.70%;营业利润141.32亿元,同比下降19.54%;净利润109.89亿元,同比下降19.82%,四大经营指标均处在下降区间。另外,截至去年12月底,国内期货市场客户权益14808.62亿元,同比增长25%。 (期货日报)
对于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石油产品的制裁措施,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地时间2月3日表示,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将进一步扰乱国际能源市场,同时,俄罗斯也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此前,俄罗斯已宣布自当地时间2月1日起,正式禁止向在合同中直接或间接使用设置价格上限机制的法人实体和个人供应石油。根据法令,若合同中设置价格上限机制,俄罗斯石油出口商必须通报俄罗斯海关和能源部,且出口商须承诺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合同,否则将被视为违法行为。这一法令将持续至7月1日。(央视新闻)
其中,可选消费指数收跌3.11%表现最差——成分股电商巨头亚马逊收跌超8.4%领跌、福特汽车跌超7.6%紧随其后、零售股Dollar Tree跌超4.5%、星巴克跌超4.4%、特斯拉则收涨0.9%是为数不多收涨的成分股。电信服务指数跌超2.2%,公用事业和房地产板块也跌超2.0%,金融板块跌0.1%跌幅最小。
做多美元指数涨1.31%,与上涨0.98%的恐慌指数做多并列唯二上涨者;而美国布伦特油价基金重挫2.89%,黄金ETF-SPDR跌2.51%,美国房地产ETF跌1.88%,日元做多跌1.82%,新兴市场ETF跌1.78%,纳指100 ETF跌1.78%,美国国债20+年ETF跌1.45%,标普500价值指数跌1.40%。
仅区域银行ETF微涨0.06%;而网络股指数大跌3.34%,可选消费ETF跌3.08%,公用事业ETF跌2.09%,全球航空业ETF跌1.43%,全球科技股ET跌1.08%,科技行业ETF跌0.83%。
近日,沪市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提示退市风险,部分公司因业绩预告事项收到问询函。*ST凯乐则预计成为今年首个“1元退市股”。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之一,退市新规发布实施迄今已满2周年。从成效来看,新规效力不断显现,退市渠道日益畅通。全面注册制的“骨架”将为退市制度支撑起更丰满的“血肉”,入口制度的深化变革与“出口”制度的改革形成共振,在监管“零容忍”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出入无疾”“吐故纳新”的生态得以重塑。(上证报)
2月1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多位政府引导基金出资人及专家表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增强政府引导基金的流动性,提升投资效率,对基金退出起到促进作用,助力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提高政府引导基金的流动性和周转率,从而能够撬动更多社会性资本,打通‘募集—投资—管理—退出’循环。”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峰表示,全面注册制推行后,投资选择更丰富,也为政府引导基金尤其是产业基金提供更多投资标的。(上证报)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披露业绩的百亿级私募的1月整体收益率超4%,正收益占比超过九成。从业绩反弹领先的私募来看,港股配置比例较高是其取胜关键。多家百亿级私募认为,A股和港股均已走出底部,后续需聚焦基本面,自下而上寻找绝对收益。(上证报)
开年以来权益市场迎来修复行情,超九成基金实现正收益。由于去年基金业绩表现整体较差,面对基金净值“回血”,投资者是否赎回也成为当下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公开披露的数据测算,有多只基金的最新规模较去年四季度末实现一定程度增长,基金份额保持稳定。与此同时,绩优基金颇受青睐,吸引大量资金涌入,近日频发“限购令”。(上证报)
在业界看来,全面实行注册制后,股票发行条件将更加多元化,市场融资效率将进一步提高。与之相匹配的是,投资端改革也应加速推进,尽快形成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同时引导更多“资金活水”流向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所需要的优质企业,这对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良性市场生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证券日报)
2月3日,深交所发布2022年纪律处分情况。数据显示,深交所全年共针对各类违规主体作出纪律处分决定书265份,同比增长约17%。处分证券发行人143家次、其他责任人员908人次,同比增长约7%。违规类型上,信息披露和规范运作违规是“重灾区”。从违规类型分布看,共处分信息披露违规137次、规范运作违规129次、证券交易违规68次、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16次。其中,信息披露违规和规范运作违规分别占比约39%、37%,最为高发。(证券时报)